CHGF-003 是从大鼠乳腺癌组织中分离建立的永生化细胞系,属于上皮样细胞形态,贴壁生长。该细胞系具有典型的乳腺癌细胞生物学特征,如增殖能力强、可形成克隆集落,且保留了部分原发肿瘤的分子标志物(如雌激素受体 ER、孕激素受体 PR 等),但具体表达水平需通过实验验证。其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为异倍体,说明基因组稳定性较差,这与乳腺癌细胞的遗传多样性和恶性特征一致。作为大鼠来源的细胞模型,CHGF-003 在种属特异性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,可避免人源细胞与大鼠实验动物模型之间的种属差异问题,尤其适用于乳腺癌基础研究和药物筛选的临床前实验。
-
培养基与环境
CHGF-003 通常使用含 10% 胎牛血清(FBS)的 DMEM 或 RPMI 1640 培养基,添加 1% 双抗(青霉素 + 链霉素),置于 37℃、5% CO?培养箱中培养。需注意不同实验室可能优化过培养条件,建议**培养时参照细胞来源方提供的说明书。
-
传代与冻存
当细胞融合度达 80%~90% 时需传代,采用胰酶 - EDTA 消化法(0.25% 胰酶消化 1~2 分钟),传代比例建议 1:2~1:3,避免密度过低影响细胞状态。冻存时使用含 10% DMSO、20% FBS 的培养基,按每管 1×10?~5×10?细胞密度分装,程序降温后转入液氮保存。
-
质量控制
-
污染检测:定期通过镜检观察培养基是否浑浊、细胞形态是否异常,结合支原体检测试剂盒确保无微生物污染。
-
活力评估: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,正常传代细胞活力应>90%,复苏后活力需>85%。
-
特性验证:通过 Western blot 或免疫荧光检测乳腺癌相关标志物(如 HER2、Ki-67),确认细胞属性。
-
乳腺癌发生机制研究
CHGF-003 可用于探究激素调控、基因突变(如 BRCA1/2)或表观遗传改变在乳腺癌启动与进展中的作用。例如,通过敲除 ER 基因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变化,或使用 DNA 甲基化抑制剂分析基因表达谱差异,揭示表观调控网络。
-
药物筛选与药效评价
该细胞系对化疗药物(如紫杉醇、阿霉素)和靶向药物(如 HER2 抑制剂)敏感,可用于体外药物毒性测试和疗效筛选。结合大鼠原位移植模型,还可进一步验证药物在体内的抗肿瘤效果及转移抑制能力,为临床前研究提供转化数据。
-
肿瘤微环境研究
CHGF-003 与成纤维细胞、免疫细胞共培养时,可模拟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间相互作用,分析基质细胞对乳腺癌细胞侵袭、迁移的影响,或探讨免疫逃逸机制。
-
基因编辑与靶向治疗
利用 CRISPR-Cas9 等工具对 CHGF-003 进行基因编辑,可构建携带特定突变的细胞株(如 P53 缺失),用于研究靶向治疗的敏感性或耐药机制。
CHGF-003 作为永生化细胞系,与原发肿瘤的异质性可能存在差异,实验结果需结合临床样本验证。此外,大鼠与人类乳腺癌的分子特征不完全一致,在转化医学研究中需谨慎外推结论。培养过程中应避免过度传代(通常建议传代≤20 代),以防细胞特性发生漂移。
总之,CHGF-003 为乳腺癌研究提供了便捷的大鼠模型工具,其应用需结合实验设计合理选择,并通过多维度验证确保数据可靠性。